搜索
/
/
参加开国大典的抗战文艺老兵赵夫征

新四军人物

资讯分类

参加开国大典的抗战文艺老兵赵夫征

【概要描述】

参加开国大典的抗战文艺老兵赵夫征

详情

        赵夫征是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海委员会的创始人,任副会长。他 1923 年 8 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9年4月参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一直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旅直模范干部,荣获党军骨干奖章。
        新四军中的文艺宣传队赵夫征入伍后在新四军独立旅宣传队(即“前锋剧社”)从事部队文艺宣传工作。新四军独立旅的前身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1940年12月,因华中国民党顽军反共磨擦日益加剧,教导五旅奉命南下,到淮海地区增援新四军,随后即更名为新 四 军 独 立 旅 ,直 属 军 部 指挥。“前锋剧社”跟随部队流动作战,在活跃部队基层的文化生活中,在战时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中,在地方政权建设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立下了历史的功勋。
        抗战时期的“前锋剧社”是为部队全方位、全天侯服务的宣传队,工作紧张而艰苦。部队行军时,要搞好沿途的宣传鼓动工作;部队打仗时,要搞战场救护、运输物资和对敌宣传工作;部队休整时,要抓紧时间搞创作、排练和演出;还要下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教唱革命歌曲,丰富连队的文化生活。
        部队文艺工作不光是活跃军队的文化生活,提高干部、战士的政治思想觉悟,鼓舞战斗士气,而且还担负着密切军民、军政关系和配合根据地建设的各项任务。宣传队根据各个时期的任务和上级的指示,经常组织歌曲、戏剧、活报剧、杂耍(小品)等创作演出。1941 年创作的歌曲有《洪泽湖之歌》、歌剧《今日的苏联》、《农村曲》等。由于时间紧迫,全队上下经常处于突击创作、突击排练的状态。排练场一般都选择在老百姓家的庭院、打谷场或堂屋等地方。宣传队除创作、排练以外,还要全力以赴地做好演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前台的工作首先是选择演出场地,搭建舞台。因为处于战争年代的农村环境,没有“剧场”,只能在广场或野外演出。
        夜晚在野外演出,照明灯光成了一道难题。“前锋剧社”只有两盏吊式汽灯,虽然根据地能够买到汽灯所用的煤油,但是汽灯用的纱罩和通针却只能到敌占区的大城市里才能买到,所以用时非常珍惜。汽灯纱罩点过之后还可以重复利用,但很容易破,大家就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个纱罩不被碰坏。遇到有风的天气、更要千方百计地保住汽灯不被风吹灭。实在不行,就不用汽灯,采用粗棉絮沾上食油点亮照明,坚持演出。
        后台的工作比较琐碎,包括服装、道具、化妆品、布景、音响等等,都必须切实做好准备。各种剧目有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各种不同的服装和道具,宣传队不可能都具备,除个别必须自己制作之外,大部分服装、道具都是从老百姓家借来的。借时有对象地挨家寻找,好言相借,演完后如数归还,损坏了按价赔偿。战争年代,化妆品奇缺,凡士林、油彩、眉笔、口红、假发等都要到敌占区去买,演员们使用时都很爱惜,非常节省。
        上级根据“前锋剧社”演出的需要,特地配备了一匹很壮实的骡子、一个饲养员,一整套马鞍、马驮子,还有几个用粗布制成的大马袋,一个大木箱子。行军时把购置的整套幕布、缴获的日伪军服装,还有道具、汽灯、化妆品等全部装进箱子和大马袋里,放在骡子背上,由骡子驼着走,并派几个宣传员跟护。1941年春天,部队奉命南进,前往淮宝区高良涧、顺河集一带开展工作。在急行军中,路过一座浮桥时、骡子突然失蹄摔到了河里,马驮子翻掉到了水里,幕布、服装等全被水淹了。这一驮子东西,是宣传队的全部家当,也是宣传员们的战斗武器,是宝贝、是命根子啊!当时赵夫征是宣传队二分队队长(排级),见此情景,立即带领队员们不顾一切地跳到水里,奋力把骡子救了起来,把驮子抬上岸,重新架到骡子背上,然后又继续前进,加快脚步追赶上了部队。到达宿营地之后,都顾不上休息,立即打开箱子、马袋,将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晾晒,避免了重大损失。
        部队在执行战役、战斗任务前,一般都要进行战前动员,在首长讲话之后,宣传队就要有针对性地演出,加强首长动员讲话的效果。如 1941 年 10 月,在打响苏北程道口战役之前,独立旅“前锋剧社”和一一五师的“战士剧社”进行了一次联合演出。此外,为了配合部队整训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进行演出,在八一建军节、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也要进行演出,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为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前锋剧社”还经常受部队首长的委派,跟随部队慰问团一起去地方演出。如 1941 年底,去淮海军区、淮海行政专员公署及沐阳地区的许多村镇演出。宣传队实行“一专多能”制,每次演出都是全队齐上阵,30多人除领导及部分骨干担任编剧、作曲、演员之外,全体队员不但要参加演出,还要参与乐队伴奏及演出时的前台后台的各项杂务工作,使演出协调、精采、完美。演出的节目,从内容上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歌颂部队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和新生事物的,例如1941年、1942年演出的歌剧《农村曲》、话剧《自由万岁》、歌剧《今日的苏联》,还有《勇敢队》《新四军军歌》《在太行山上》等;二是揭露日伪军的罪行和敌人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打城隍》、三幕话剧《第五纵队》、话剧《兴隆店》《圣战的恩惠》等;三是歌颂军民团结、拥政爱民的,如歌剧《红鼻子》《女儿的血衣》、梆子戏《巧中巧》等。
从表演形式上讲:有合唱、合奏、戏剧、舞蹈、活报剧、杂耍(小品)等。1943 年赵夫征被调回一一五师战士剧社,为配合部队的整风学习,参加了苏联话剧《前线》的演出。
        渡江战役中的文艺工作1949 年渡江战役前赵夫征在三野七兵团二十二军文工团任副团长。二十二军是渡江战役的第一梯队,在巢湖上日夜进行水上练兵,作渡江作战前的最后准备工作。4 月 20 日党中央一声令下,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天险,随即向宁、沪、杭进军。部队的文艺工作遵循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为部队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战争服务。正当部队在巢湖上进行紧张练兵的时候,二十二军宣传部长车文仪向文工团传达了军首长的指示:“为了配合渡江战役的思想总动员工作,激励斗志,文工团要赶写、赶排一出反映军政大练兵的戏,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前到部队演出。”并宣布:“由赵夫征同志负责组织一个集体创作小组,一周内完成剧本,突击排练后下部队演出。”
        集体创作小组有七人组成,赵夫征任组长,李克林、王五、高振平为编剧,傅泉、王少辰谱曲,章琴为导演,大家一致表示:“能够为渡江作战出点力,是我们的光荣,也是应尽的职责,时间再紧,困难再大,也要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是集体创作怎么搞?大家心中都没有底,几经讨论,决定采取素材、提纲、人物、剧情大家凑,分幕执笔,再行贯通的方式进行创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方法确定之后,信心也树立起来了。
        大家又结合部队正在进行的形势教育,找来一些资料、军内报纸细细阅读,并到参战部队重点采访、体验生活,深入了解战士的练兵情况及思想动态;尔后进行构思,议情节、谈人物。在进入创作合成的几天里,他们把自己关了“禁闭”,争分夺秒,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吃饭扒几口了事,经过数日的不解努力,一部反映渡江前部队生活和训练的四幕歌舞报道剧《渡江南征》终于完成了初稿。
        《渡江南征》以最快的速度突击编剧、突击谱曲、突击排练,导演、作曲、演员及各业务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连几天,谁也离不开排练场,连饭也顾不上吃,想睡个囫囵觉更难,实在困了,就依墙打个盹。正是由于剧团同志的这种干劲,拼劲,一部大戏,硬是在 10 天内拿了下来,赶在渡江战役前下部队作了巡回演出。
        这部戏的故事情节是:描绘在巢湖上练兵的一个突击班,因对渡江的不同态度展开了矛盾冲突,经过学习、争论后解除了重重疑虑,争当渡江第一船;以及人民群众欢送大军渡江的热烈场景,展示了广大指战员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豪情;结尾写军民团结一家亲,大爷、大妈、小姑娘、大嫂子、娃娃们挤满了码头,送茶、送蛋、送食品,依依惜别;鼓动队敲锣打鼓,扭秧歌,打腰鼓,夹杂其中,并激动地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战士们雄赳赳地向渡口走去。
        演出时,台下的战士们看到戏里演的都是自己的事,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身于剧情之中,也举起枪来和演员们一起高呼口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成功的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军指战员们的士气,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渡江战役胜利后,军政治部在宁波召开了总结评功大会,剧团荣立集体二等功。这是对全体编剧、导演和演员工作的肯定和最崇高的奖赏。
        文代会上见到了毛主席1949 年 5 月 1 日,赵夫征所在的二十二军文工团随军部渡过长江天险,到达安徽省宣城县城时,接到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车文仪的通知,要他和团音乐教员傅泉一起到华野政治部集中,去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他们于5月10日到了济南,和先行到达的同志正式编入华野文艺工作者代表团。代表团团长是华野二十六军宣传部长赖少其,副团长是华野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沈西蒙。代表团由正式代表17人,参观员35人组成,赵夫征是正式代表。到达济南的第二天,代表团即组织全体同志讨论了《华野在解放战争中文艺工作的总结》。
        代表团于 5 月 27 日到达北京后,参加了文代会筹备组安排的内容极为丰富的业务学习,不但观摩了兄弟单位及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等人的演出,还先后听取了艾青、李伯钊、郭沫若、林默涵、戈宝权、柯仲平、田汉、洪深、阿英等同志的文艺专题报告。赵夫征等代表都是部队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他们青少年时期入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过着艰苦而紧张的生活,专业的学习安排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讨论着,思索着,活跃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思想和业务水平。他后来才知道,会前组织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在周恩来副主席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大会筹备组的领导对文艺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关心和培养。
        6月28日上午,接到沈西蒙的通知,晚上去参加由周恩来副主席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晚上9时许,赵夫征等同志来到中南海周副主席的办公室,周副主席已经等在那里,和走向他的同志一一亲切握手。代表们都从心里感受到周副主席对同志们的深切关怀,都感到无比激动和温暖。
        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4 时,周副主席始终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和蔼可亲。这是赵夫征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不眠之夜,一个难忘的通宵达旦。
        6 月 30 日上午召开了预备会,下午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由周扬报告了大会方针。7 月 1日,文代会的全体代表来到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由北京市委召开的,有 3 万人参加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 28 周年大会”。会上,文代会的代表向党中央献了旗,表达全国文艺工作者对党的热爱。他们又一次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还有朱德总司令、董必武、彭真、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
        7月2日上午,“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致词,董必武代表华北人民政府致词,陆定一代表总政致词,钱俊瑞代表团中央致词。
        7 月 6 日下午,由周思来副主席亲临大会作政治报告,他在报告前向代表们宣布说:“报告同志们一个好消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要来看望大家了!”代表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一下子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周副主席站着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一直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之后着重指出,文艺工作要坚持毛主席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报告接近尾声时,毛主席来了,全体代表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周副主席停下了他的报告,请毛主席讲话。毛主席的讲话虽然简短,但十分亲切,令人鼓舞,其大意是,你们是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创造者,你们做了有益于人民的工作,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希望你们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发扬光荣传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讲完话就坐在主席台上,待周副主席作完报告后一起离开会场。会场上再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们都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久久地沉浸在幸福、兴奋之中。
        参加开国大典的观礼赵夫征参加了“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之后,被三野代表团和中宣部留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个反映伟大渡江战役的话剧《胜利渡长江》的创作和演出工作。
        10月1日,时任党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的丁玲组织“首都文艺队伍观礼团”参加开国大典观礼,这支文艺大军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金水桥的东南角。下午,赵夫征他们早早就来到了观礼台,跷首企盼目睹中央领导同志登上天安门城楼。3时整,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鼓掌声响彻云霄——中央领导同志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历史性的一刻到了。担任开国大典司仪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在礼炮声中,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歌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他以浓重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宏亮的声音鼓舞着在场的数十万群众,鼓舞着全中国人民,震撼着全世界: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阅兵式开始了,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乘先导车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赵夫征是在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也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他为自己能够参加这历史性的开国大典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他在感谢党的教育培养的同时,也想起了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战友,那一夜他久久不能入眠,那一年他年仅 2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文艺工作
        首先,赵夫征参加《胜利渡长江》的创作和演出。话剧《胜利渡长江》的剧组由三野的白艾(《前线报》主编)和赵夫征,二野“战友文工团”的胡奇及北京剧作家胡丹佛四人组成。他们在丁玲的指导下,经过 20 多天紧张的集体创作,终于完成了任务。剧本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师一级的渡江部队,克服和战胜了干群思想、渡江船只、划船囚水、战术技术、敌军炮火封锁、外国军舰阻击等障碍,在人民群众有力的支援下胜利渡过长江天险的故事。经中宣部审查通过后,调来二野“战友话剧团”进行紧张排练,从10月 6 日起在首都演出。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赵夫征被分配扮演一名营长,利用四川方言表演。共演出六场,观众近万人。由于主题重大突出,导演精湛、演员表演到位,又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反映“百万雄狮过大江”的重大题材,观众反映十分强烈,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赵夫征是唯一用方言表演的演员,台词虽然不多,但效果很好。丁玲看过演出之后,对他说:“你的四川话讲得不错,突现了角色,效果很好。”得到了丁处长的表扬和鼓励,他在高兴的同时,更为自己能够参加《胜利渡长江》的创作,为首都观众演出而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1949 年 10 月底,赵夫征回到了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向政治部宣传部的领导,向华野第一次文艺工作会议汇报了在京参加《胜利渡长江》的创作和演出经过和体会,受到赵易亚部长的首肯和表扬。
        同年 11 月,他受华野宣传部的派遣进入苏联摄影队,参加了中苏合作拍摄新闻纪录片《解放的新中国》的采访拍摄工作。他随队来到江苏镇江(当时为江苏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拍摄刚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新闻摄影和采访知识,倍感新颖,不仅快乐,也充实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不久该片公开发行放映,可喜可贺。
        1949 年 12 月,赵夫征回到了二十二军政治部,被提拔为军文工团团长。1952 年他调任军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后来相继担任军文化处副处长、处长,1956年被授予少校军衔,三级独立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1967年,赵夫征转业到安徽工作,一直从事文艺事业,历任安徽省文化局文化处处长、安徽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安徽黄梅戏剧团团长,安徽艺术学校党委书记等职。在此期间,赵夫征还撰写了多部文艺佳作。
        安徽巢县可巢乡的巢湖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久居深山无人问”。为了宣传巢湖文化,赵夫征和同事们于 1958 年在巢县可巢乡召开了由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社会主义歌咏现场会”,有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周巍峙,及歌唱家王昆等人参加。同年10月15日,赵夫征和同事们又接待了一个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并安排他们到巢湖司集乡访问考察。这是安徽第一次接待外国文化代表团。这一系列操作使巢湖民歌“一举成名天下知”——司集乡被誉为“文化之乡”。
        1961 年赵夫征任安徽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克服多种困难,完成了故事片《风雪大别山》的摄制工作。该片主要反映的是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英勇斗争的故事,1962 年 8 月,在全国发行后受到了广泛好评。据档案记载,这部电影是安徽省独立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赵夫征不但是决策者,而且还是演员,他在里面客串了两个角色。1963 年,赵夫征任安徽黄梅戏剧团团长时,完成了两部彩色戏曲故事片的拍摄。一部是由青年演员主演的《天仙配》,一部是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牛郞职女》,这也是安徽的首创。
        赵夫征于1982年8月离休,他离休后参加了《安徽省志》文化艺术志、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并与原二十二军文工团的部分战友一起,参加了《英雄文艺兵》的编纂出版工作,给后人留下了一部部宝贵的文艺史料。
        1998 年,他与李广涛、徐亚球、孙曙、华亚良、马学礼、马玉龙等新四军老战士一起创建了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海委员会。他一直担任副会长,为传承红色文化,宏扬铁军精神做了大量工作。
        赵夫征于 2011 年 11 月 22日逝世,享年 88 岁。赵夫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后来人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奋勇前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信息

中办国办军办印发《意见》
中办国办军办印发《意见》
MORE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
关于举办《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新四军精神》学术研讨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新四军精神》学术研讨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安徽各抗日根据地今日新面貌调研的通知
关于开展安徽各抗日根据地今日新面貌调研的通知
MORE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省学术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开展“昔日根据地,今日新农村”(或曰“发扬老区精神,建设美好乡村”)课题调研。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MORE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邀 请 函
邀
2012-11-13
MORE
邀 请 函
省新四军厉史研究会在宿松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
省新四军厉史研究会在宿松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
MORE
2012 年 8 月 20 日至 21 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宿松县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桂建平、副会长庞振月、聂皖辉、王海瞳、王传厚、 《 云岭 》 杂志主编田式祖,宿松县县委书记张小青、副书记罗成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跃进,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梅耐雪,县政协副主席贺松青,以及论文作者,共 50 余人参加了会议。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2011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2011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
MORE
 2011 年 12 月 5 日,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省文明办、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了 2011 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评选活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 2011 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获得了证书和奖杯。

联系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微信公众号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意见建议

描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