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
《拂晓报》报史馆观后漫记

红色记忆

资讯分类

《拂晓报》报史馆观后漫记

【概要描述】

《拂晓报》报史馆观后漫记

详情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华诞,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党史学习教育。为了更好地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拂晓报社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报史资料,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建成《拂晓报》报史馆。展馆为三层楼共1600 多平方米,分序厅、初心厅、发展厅、辉煌厅四个展厅,采用时间线的形式,用322 幅图片,79 件实物,176 张各个历史时期的报纸重要版面、3处场景复原和6组雕塑,分别展现《拂晓报》在革命战争年代、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历经铅与火的淬炼、铁与血的洗礼,《拂晓报》在艰难中成长。这份报纸伴随着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冲锋号、新中国改革发展的复兴梦,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英雄的拂晓报人响应党的号召、追随党的旗帜,不忘初心、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奋发进取,投身于时代的洪流,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彭雪枫1938年9月为《拂晓报》而写的发刊词镌刻在大厅“创刊号”背景墙上。创刊时,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几位领导同志的站立雕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先辈们为之奋斗用心血凝聚成的“拂晓精神”,镌刻在显著位置,已成为拂晓报人的精神支柱,永留心间。
        1998年,安徽省副省长汪洋到宿州调研视察,得知《拂晓报》即将迎来60周年庆典时,欣然命笔“拂晓精神 光耀千秋”,如今这八个大字矗立在报使馆展览大厅正中,庄重不掩其才情,超逸不失其法度,为报史馆增添了厚重。
        1988年5月,张爱萍将军为《拂晓报》创刊 50 周年的题词“拂晓精神,永放光芒”,笔笔精到,意饱神足;并亲笔在我的采访本上签名,给予我这个青年记者极大的勉励。
        1988年5月,张震将军在国防大学办公楼前,冒雨迎接前来拜访的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育海和《拂晓报》副总编江荣福一行。一句“家乡来人了”,让我们倍感温暖。
        1988年4月,刘瑞龙在家中写好了纪念《拂晓报》的文章,用打翻了的信封装好,并把我和郝晓军送到电梯口,说“送到这儿就是送到村口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邓岗,40年代初曾任拂晓报社的社长,当他得知要租用会议室召开报史座谈会时,说不要浪费,执意要在他家里开,并准备了丰盛的冷餐。
        曾在拂晓报社工作过,后任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的戴邦,坐在轮椅上接受我们的采访,写出了总结“拂晓精神”的重要文章。
        《拂晓报》老记者杨居人为纪念《拂晓报》50周年,不顾年老体弱,采访许多知情人士,在宿住留几个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拂晓报史话》一书。
        曾任新四军四师宣传科副科长、拂晓报记者的张景华,把我们请到家中,让我们翻拍了一些老照片,赠送了20多张,并热情留我们就餐。1944年9月,彭雪枫师长牺牲后,是他带领十几名战士把首长的遗体从水路运回半城。说起彭师长对《拂晓报》的关怀、贡献与功绩,张老几次哽咽……
        1997 年 12 月,在国务院西便门宿舍,新四军老战士林颖热情接待我们来自《拂晓报》的同志,并赠送她保存多年的彭雪枫将军骑马的戎装照片,亲笔签名送给我们每人一本《彭雪枫军事文选》《彭雪枫家书》,深情讲述这 94 封家书后面令她难忘、令我们动容的感人故事……
        一桩桩一件件老报人对彭师长的崇敬,对这张报纸的深情,对创业时的艰辛,对烈士们的怀念,一幕幕如在眼前。
        在彭雪枫和淮北区党委关怀指导下,《拂晓报》不断成长,不断壮大,创造了一些报刊难以企及的业绩和功勋。
        1939 年 12 月,《拂晓报》创刊百期纪念时,毛泽东亲笔为报社题词:“坚持游击战争”。之后,刘少奇、陈毅、张云逸、谭政、邓子恢、谭震林等先后为《拂晓报》题词勉励。试想,有哪家区域性的报纸享有如此殊荣?!
        1942年,通过宋庆龄创办的保障中国同盟和范长江先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拂晓报》作为敌后创办的优秀油印抗战报纸,被送到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展览,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
        对于如何办好报纸,参访报史馆后可以得到几点重要启示:坚持党性,尊重新闻规律,让老百姓成主角,为人民群众和战士说话,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做到了这些,才会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而人才是办好报纸的重要环节,彭雪枫关心爱护人才的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更是令我们崇敬和难忘:
        记者李波人在前线采访后,穿越敌人封锁线时,把心爱的“派克”钢笔跑丢了。彭雪枫知道后,用自己的津贴买了“金星”钢笔送给李波人。
        有了香烟等战利品,立即送给上夜班的报社编辑。
        编辑单斐个人感情遇到了问题,彭师长约他谈心,送上红心铅笔,以示关怀。
        为了支队一位干部的爱情,他亲自给邓颖超大姐写信,盼望这位女同志能来淮北工作与这位干部相聚,在信中恳切地说:“我们在望着……”
        音乐家贺绿汀路过防区,在彭雪枫的挽留下,在四师住了几个月,为文工团培养了人才。
        拂晓剧团一位15岁的小战士因病去世,彭雪枫亲自参加追悼会,送上自己的哀思。
        《拂晓报》创刊时的编辑阿乐,爱人丁香牺牲在南京雨花台。他时常拉起二胡,如泣如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彭雪枫知道后,非常感动,有空时常约他谈心,对他与爱人的真情极为赞赏,并在1941年12月2日,专门手写一首诗,赠送给阿乐。
        在与一位在报社工作来军部学习报务的朋友看望他时,他说:“将来要出一本书,把报社的情况和一些好同志的事迹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中国革命的不易和中华儿女是如何革命的,是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的”。
        彭雪枫为《拂晓报》的成长进步呕心沥血,在5年多的时间里,就在报上发表社论、文章50多篇。在他的关怀培育下,年轻的记者编辑都大大缩短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漫长路程,从而为党培养了一批新闻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人走上了国家级新闻机关的领导岗位。
        彭雪枫用他那政治家的眼光和智慧,关爱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拂晓报》名声远扬,声震四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拂晓报》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党,是淮北和宿州人民,是彭雪枫和曾在报社工作过的拂晓报人。
        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对于报纸历史只要深度地发掘整理展示,只要正面和诚实地去面对,本质地去追求,科学地去认识,就会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
        历史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无论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都会源源不断地彰显出来,并且作用意义深远。每一代人都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把前人的创新创造留给后人,今天的拂晓报人做到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信息

中办国办军办印发《意见》
中办国办军办印发《意见》
MORE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
关于举办《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新四军精神》学术研讨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新四军精神》学术研讨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安徽各抗日根据地今日新面貌调研的通知
关于开展安徽各抗日根据地今日新面貌调研的通知
MORE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省学术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开展“昔日根据地,今日新农村”(或曰“发扬老区精神,建设美好乡村”)课题调研。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MORE
关于印发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3—2017年学术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暨2013年迎新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学术工作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MORE
关于召开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的通知
邀 请 函
邀
2012-11-13
MORE
邀 请 函
省新四军厉史研究会在宿松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
省新四军厉史研究会在宿松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
MORE
2012 年 8 月 20 日至 21 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宿松县召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暨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学术研讨会。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桂建平、副会长庞振月、聂皖辉、王海瞳、王传厚、 《 云岭 》 杂志主编田式祖,宿松县县委书记张小青、副书记罗成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跃进,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梅耐雪,县政协副主席贺松青,以及论文作者,共 50 余人参加了会议。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2011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2011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
MORE
 2011 年 12 月 5 日,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省文明办、新华通讯社安徽分社、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了 2011 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评选活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被评为 2011 年度省属“百优社会组织”,获得了证书和奖杯。

联系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微信公众号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意见建议

描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