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清廉虎将王必成
- 分类: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2-11-16 19:00
1938年6月,王必成率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挺进苏南敌后抗战,攻据点、炸铁路,设埋伏,搞夜袭,所向披靡,连战皆捷。日寇闻风丧胆,人民拍手称快,誉称第二团为“老虎团”,王必成为“王老虎”。第二团被军部授子“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第二团艰苦奋斗、能征善战的作风是王必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出来的。他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堪称楷模。
在抗战时期,王必成与指战员同甘共苦,英勇奋战,从不搞特殊。他常说:“官兵不一致 ,就 等 于 摧 毁 自 己 的 战 斗力。”1938年7月,王必成带领部队来到常州武进县戎家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他和普通士兵一样,住在农家七八天,每天帮助群众挑水、干农活,和群众促膝谈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他召集附近几个村70多个青年连续7个晚上开会,宣传新四军是什么样的部队,为什么要打鬼子、怎么样打鬼子的道理,对青年们提出的问题逐个进行解答,化解了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参加新四军打走日本鬼子,才不会当亡国奴,国家才能得到安宁,人民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后来,他们之中有 49 名参加了新四军,王必成安排他们在一家祠堂住下。次日一早,王必成去祠堂看望他们,看到地上铺的是稻草,身上盖的也是稻草,便风趣地说:“你们盖的可是金丝被呀!”一下子把大家都逗乐了。这就是当时部队生活的真实写照。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成立。为保卫军部南大门,王必成率领的一师二旅奉命从潘家进驻刘庄,直接划属军部指挥。这时王必成已经 29 岁,还没有结婚。后经介绍,他与兴化县六区区委书记陈瑛结婚,结婚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婚后第三天,陈瑛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投人到紧张的建立抗日根据地工作中去了,而王必成更是为保卫军部的紧急军务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在婚后经常过着紧张艰苦、离多聚少的两地生活,但他们心心相印,默默地献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
1942 年年底,王必成奉命率领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部及第四团(原一团)2000 余人进人江南,与原第十六旅四十六团、四十七团合编为第十六旅,第四团改编为第四十八团。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国民党顽固派乘新四军立足未稳之际,集中顽军第五十二师、第一九二师、江苏省保安第一纵队、第四纵队、挺进第二纵队、忠义救国军等,于 1943 年 4月向新四军发动进攻。经 3 昼夜 血 战 ,新 四 军 歼 敌 1000 余人,缴枪 400 多支,自身也伤亡250 多人。由于寡不敌众,为保护战斗力,王必成便下令撤退转移。接着,日军又开始对新四军进行更大规模的“扫荡”和“清乡”,给江南敌后坚持抗战带来更大困难和风险。江渭清在日伪军 500 多人的合围中受伤,苏南区党委副书记邓振询牺牲。由于苏南地区“塘小鱼多”,部队难以展开,给养又很困难,粟裕致电王必成、江渭清,打算要王必成带第四十八团回苏中休整补充。苏皖区党委在讨论时,王必成和江渭清都认为,江南地处京、沪、杭敌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无论怎样艰苦,一定要坚持,战斗部队一个人也不能走。艰苦、危险正是锤炼部队的好机会。区党委因此作出决定,大家共度难关。在王必成、江渭清的指挥下,部队上下一致,官兵一致,旅长、政委和大家一样忍饥挨俄,勒紧裤带,顽强坚持了 6 个月,终于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渡过了难关,于 10 月间迎来了形势好转,部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防御转为进攻,打开了新局面。这支部队经过艰苦环境的洗礼,终于锻炼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部队。
王必成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自觉的、一贯的。他 有 一 条 旧 毛 毯 ,盖 了 一 辈子。那是新四军在 1940 年拔除靖江东北的孤山、西来镇日军据点战斗中缴获的一件战利品,当时分给了徐绪奎团长使用。不久,徐绪奎在营溪战斗中牺牲,他的警卫员金山便将这条毛毯送给纵队司令员王必成作纪念。从此,这个毛毯跟随王必成半个世纪,滚边坏了缝了又缝,磨出了洞补了又补。他的女儿看到这条毛毯太破旧了,怕爸爸冷,便买了一条新的换上。王必成睡觉时发现后,非换上旧毛毯不可。他说:“我们今天来之不易,是多少同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盖上它,就想起许多牺牲的同志和战友。千万不能忘记过去呀!”这条毛毯一直 盖 到 他 最 后 生 病 住 院 为止。现在,这条毛毯陈列在黄桥战役纪念馆,是王必成一生清正廉洁的象征,也是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南京路上好八连”可谓名闻天下,影响深远。可好八连的茁壮成长与闻名全国,是与王必成的呕心沥血、言传身教分不开的。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后,这个连队进驻上海,担负着南京路上的警卫和巡逻任务。他们仍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谦虛谨慎的作风,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955 年,王必成抗美援朝回国后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八连的表现引起他的关注。他多次深入该连调查研究,勉励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为灯红酒绿所迷惑。他指示政治机关要认真总结八连的经验,举办八连的事迹展览。1959 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通讯,各大报刊相继报道和转载。后来,王必成又产生了把八连事迹搬上舞台、银幕的想法。正好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军区文化部副部长沈西蒙路过上海,王必成便抓住机会,向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沈西蒙当即答应保证完成首长交办的任务。不久,《霓虹灯下的哨兵》便诞生了。从此,“南京路上好八连”闻名中外,家喻户晓,极大地感染教育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信息
2022-05-06
2013-02-26
2012-11-13
2012-11-07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