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关于长征的新作《乌江引》读后感
- 分类:最新信息
- 发布时间:2022-11-17 08:49
2022 年 3 月 1 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密码破译中的青春长征——《乌江引》”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广州同时举行。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 2022 年 2 月联合出版;《人民文学》杂志 2022 年第三期全文刊载。该书作者庞贝,现为国家文学创作一级作家,早年曾在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工作,这个单位的前身就是红军时期的中革军委二局。由他来创作《乌江引》,着重反映伟大的长征和长征中技侦情报工作的伟大贡献,以及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有名的英雄和无名的英雄的长篇巨作,真可谓得其所哉!
作者不仅了解这方面的历史,深刻掌握技侦情报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各项专业,熟悉这方面的重要人物;而且为了写好这本书,他还专门沿着长征路线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采访了许多老同志和他们的子女,掌握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这就使我们现在看到的《乌江引》不仅构思精巧,结构独特,文字精炼,富有文采,而且满怀激情,感染力强,注重塑造人物,从高层领导到普通一兵,都很下功夫。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歌颂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奋发向上的好作品,是文艺创作中的新成果。
(一)
首先,我们感受到《乌江引》的主题思想十分鲜明,从多角度反映了、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是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所共知,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在湘江战役中又遭受重大损失,人数由出发时的 8.6万人锐减到 3 万多人。红军在长征中历经千难万险,突破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以弱胜强,取得中外战争史上少有的战例创新和辉煌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之所以能够如此,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因为在遵义会议以后,纠正了博古和李德“左”的错误的军事指导,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大业转危为安,乘风破浪,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我们党领导红军长征胜利的英勇斗争中,有一支由无名英雄组成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队伍,那就是以中革军委二局为核心和代表的新成长起来的技侦情报工作队伍。在《乌江引》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们牢记初心,不求名利,攻坚克难,忘我奋战在一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军密码破译工作的开创者曾希圣,于 1931 年 12 月从上海经香港转到闽西、进入中央苏区。当时,中革军委正在加强总参谋部的建设,决定成立侦察科,由于曾希圣曾经担任过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乃决定由他担任新成立的侦察科科长。1932年中革军委又决定将总参谋部下设的科改为局,曾希圣就成为二局局长。万事开头难,曾希圣决心亲自下功夫攻克敌方密码。这时,周恩来、朱德经常到二局指导工作,1932年10月,二局首破敌方“展密”,使红军打了漂亮仗。军委首长周恩来、朱德特别兴奋,当即给予二局以嘉奖。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二局大显身手,又破敌方特别本密码“猛密”,为前线指挥及时提供依据,使这次反“围剿”终获胜利。由于曾希圣是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功勋卓著,1933年8月1日,经周恩来、朱德联合提名,曾希圣获得二等红星奖章;二局的曹祥仁、邹毕兆亦获得三等红星奖章。红星奖章,是我军最高功勋荣誉奖。
长征时期的中革军委二局在组织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其中,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被称为“破译三杰”。他们在工作上密切配合,甚有成效。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人不论在哪个年代,都始终保持着很好的革命友谊。
军委二局同志上下一心,顽强拼搏,在长征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提供的准确情报,使红军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当时,邹毕兆有个黑皮小本子,在那上面一笔笔记下了二局破译敌人密码的成就。他为其取名为《心血的供献》。从 1934年 10 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到1935 年 10 月长征胜利结束,军委二局破译蒋、粤、湘、桂、黔、滇、川、陕等当面之敌密码 177本。敌人的密本全被二局破译,对于敌情了如指掌;而我方的密本,由于注重不断更新,敌方竭尽全力,也未能破译一、二。对于二局的贡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在1942年,他又一次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在著名的《长征组歌》中,有句歌词广为流传,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出神入化,《乌江引》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一方面是二局卓有成效的工作:“自 1 月突破乌江至今日抢渡金沙江,我们二局在敌人围堵的险恶环境中,在近四个月的艰难迂回征战中,曾、曹、邹他们在身心承受的极限状态中,相继破译蒋、粤、湘、桂、黔、滇各种密码百余本。……有赖于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出神入化的妙用——毛是宏观大手笔,周则是细致入微,我们侦破的密息发挥出了最大效力。情况瞬息多变,用兵变化无常。孙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二)
《乌江引》指出,长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突围,排除种种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战胜前堵后追的强大敌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少有的奇迹和先例,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该书还有声有色地描述了在最危急关头,军委二局以蒋介石名义发出密电和二局及时察知蒋军动向的经过以及红军顺利南渡乌江的情况。
1935年3月30日,中央红军主力到达乌江北岸,在狗场、安底、沙土一带待渡。此时,二局侦悉,北有敌军追击,南有敌军阻截。而且南北之敌距离红军都不远,假若他们发现红军在此渡江,势必会南北夹击,这样一来,我已过江和尚来不及过江的部队都将被迫背水一战,其结果将比湘江血战更为惨烈!湘江之战我军尚有数日渡江时间,而今乌江两岸之敌离我们至多只有半日路程!乌江两岸的空间也更为狭小,我军的兵力也更为集中。最危险的是北面,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主力正向泮水、新场前进。假若周、吴敌军发现此情而改向追来,双方距离仅有二三十里路!那就是一场大劫难,有可能全军覆没。
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张闻天,还有总参谋长刘伯承、军委一局局长叶剑英、二局局长曾希圣、三局局长王诤等,在沙土野战军总部开会研究对策。他们神色紧张地望着墙上的大地图和红蓝两色标记,每个人都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北上、西进,或者东出,都是无路可走,都必定陷入敌军重围。而南下,也面临着巨大的凶险。能否渡过乌江,关系到中央红军的前途和命运,也是中国革命紧急关头的大事。在此危在旦夕的时刻,曾希圣献出一个妙计:蒋介石时常越级指挥。此时他亲临贵阳督战,更是直接指挥。他也曾直接给周、吴发电。我们二局熟悉国民党“中央军”密电程序和规律,熟知蒋介石电文修辞和格式,熟悉敌军通用、专用两种密本,也能熟练模仿对方发报惯用节奏和指法。只要假借身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吴二人发电,让这两部按原计划,经泮水向新场加快前进,西进黔西,就可以避免敌我两军于31日在安底、狗场、沙土地区遭遇,确保我军于31日全部南渡乌江。
这 是 一 步 妙 棋 ! 也 是 险棋!中央和军委领导都为此拍案叫好。毛泽东说,逆用敌情是个绝招,这个只能用一次,若是再用就会被识破,咱们的破译工作就会有风险。朱德说这事是极密,要永久严格保密,让其烂在肚子里就好。
之后,曾希圣打着手电筒从总部回到二局,风风火火闯进值班室。大家焦急地等待他发话。曾希圣说:“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无需解释,大军就明白了他的这招绝技,就是以蒋介石的名义,越过兵团总指挥薛岳,直接给周、吴两纵队下令。虽然二局同志也担心假如这假电一旦被识破,结果不堪设想,但是他们表示:“没有这个假如,必须万无一失!”
于是,二局便马上开始工作。曾希圣扫一眼最近破译的电文,找一下委座行文的感觉,便拿起一支派克笔来埋头起草电文,曹祥仁立即将其译为代码,邹毕兆坐在发报机前活动着手指,做好一场大战前的热身准备。电文初稿拟就后,“破译三杰”又一起推敲,字斟句酌一番,最终敲定最合适的措辞,由邹毕兆给周、吴两纵队发出。
密电发出后,曾、曹、邹等人都未离开岗位。特别是曾希圣,坐镇侦察台,紧盯着周、吴两纵队的反应和动向。等待不久,二局就从密息中得知,周、吴两纵队非常听话,他们对二局发出的密电深信不疑。就这样,一份冒名的密电,使中央红军绝处逢生,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顺利渡过乌江。
(三)
曾希圣的前半生,主要从事情报工作。在《乌江引》中,作者对曾希圣从事的情报工作做了精辟的说明。他指出:“中共有两个隐蔽战线,一是地下,二是空中。上海中央军委时是地下,苏区和长征时的无线电密码破译是空中。他在这两个隐蔽战线都战斗过。”可以说,他还善于把这两个方面的斗争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周恩来曾经说过:“曾搞情报工作是‘党内稀有的神人’。”曾希圣在到二局以前,就在武汉中共长江局军委任秘书长,后又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任谍报科科长。在离开二局以后,又在中央社会部、中共南方局做了许多很有成效的情报工作。这里介绍一下该书写到的一件大事。曾希圣在1939 年 2 月调到设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加强情报工作。当时,正值国民党新一轮反共暗流涌动,形势十分复杂。他一方面从公开报刊上捕捉信息,一方面也在等待时机,施展身手。很快就有两位学生打扮的年轻人,到曾家岩 50 号找到曾希圣,一个叫张蔚林,一个叫冯传庆,是国民党军统电讯处的工作人员。他们痛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要求到延安去。曾希圣摸清他们的身世和动机,确定他们不是在搞特务活动,便积极加以引导,到9月间,在叶剑英、曾希圣主持下,为张、冯二人举行了入党仪式。后来,党组织派黎琳改名为张露萍,扮作从上海来的张蔚林之妹,与张、冯等人建立秘密联络点,开展秘密工作。考虑到行动的安全,张露萍每天的活动、装扮、应注意的细节、紧急时间联络信号等均由曾希圣亲自布置。在一段时间内,工作进展顺利,国民党的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从军统机关传送到中共南方局。连军统机关的人员配置、电讯总台的密码呼号等,也被张蔚林搞到手。戴笠派遣一个三人潜伏小组,携带小型电台,欲混入陕甘宁边区进行特务活动。张蔚林将此情报送到南方局,曾希圣当即电告延安。戴笠对该潜伏小组刚一露面,即被擒获,十分恼火。对于国民党重要情报连连泄密,蒋介石也极为不满,责令彻查。正在此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张蔚林工作时不慎烧坏了一个真空管。嗅觉灵敏的特务即将张蔚林关押起来。张蔚林缺少斗争经验,沉不住气,立即逃跑出来,到周公馆请示。曾希圣和军事组的同志分析认为,烧坏真空管是工作失误,最多受点处分,而逃跑则会暴露,影响大局。他们让张蔚林赶快买个真空管返回。然而,就在张蔚林外出期间,稽查处特务搜查了他的住处,发现了许多机密资料,张蔚林回去后即被逮捕。当晚,军统电讯总台的其他几位中共党员也被逮捕。正在值班的冯传庆迅速跳墙逃走,并过了嘉陵江,准备投奔延安,不幸也落入了敌手。这时,正在成都探亲的张露萍亦被单位特务用电报骗回重庆,一下车即被逮捕。国民党军统从这起事件中,嗅出中共定有重要“神秘人物”在重庆,并断定这个“神秘人物”就是中共情报专家曾希圣。这时,曾希圣的处境十分艰难,工作难以开展。周恩来、叶剑英因此决定将他秘密转移到皖南,更好地发挥他的重要作用。
(四)
《乌江引》这本洋洋巨著,视野宽阔,内容丰富,既写了高层领导的正确引领,又写了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奋战;既着重写了军事技侦情报工作中的几位领导干部,又满怀激情地讴歌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基层人物。总体上来说,它尽心竭力描写和歌颂的是我们党领导红军进行的惊天动地、排除万难、夺取利的伟大长征,在长征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的决定性意义,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共产党人、红军指战员不忘初心,为伟大理想而忘我战斗的精神风貌。伟大的长征是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辉煌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们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并且为我们锻造了、提供了强大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所概括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为我们从革命到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现在,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节点。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