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陈志宏:用余热点燃党史的“精神火炬”
- 分类: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3-07-31
【概要描述】“现在能有年轻人主动来学习党的历史,我由衷感到开心!”7月1日,在接到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的电话后,这位72岁高龄的老人立马从家里赶了过来。
陈志宏:用余热点燃党史的“精神火炬”
- 分类:红色记忆
- 发布时间:2023-07-31 08:42
陈志宏在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李帅帅 摄
“现在能有年轻人主动来学习党的历史,我由衷感到开心!”7月1日,在接到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学生的电话后,这位72岁高龄的老人立马从家里赶了过来。
他叫陈志宏,是泾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任,曾获得过“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虽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一丝不苟的白发梳得硬挺,祥和的眼睛里隐隐透着几分坚定和深邃。
“新四军的历史,我一天一夜也讲不完”
从1997年任泾县党史办主任至今,他已经在党史上潜心研究了26年,横亘着足够一代人的成长时光。
“新四军的历史是伟大而满是荆棘的,这段历史,我一天一夜也讲不完。”述说起8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陈志宏眉头微皱,语句也陡然严肃起来。说到新四军将军部驻扎在群山环绕、物产丰富的泾县云岭,他满是作为当地人的骄傲;说到叶挺、项英几位将军在当地为老百姓开生计、做实事、建厂修桥,他满是感慨与敬佩;说到新四军在抗日路上却深陷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他又满是激愤与不甘……他用饱含热情的声音为实践队员上完了这堂党史课。
陈志宏为实践队员讲解新四军军史 李帅帅 摄
“这段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信仰,党员群众要有信仰,青少年更要有信仰,这样的国家才更有希望。”陈志宏说。将近一个小时的党课,这样的课他已上过无数节。“我还准备了一个课件,专门为年轻人讲新四军史,历史不能光我们老头子知道啊,是不是?”陈志宏望向我们,目光里满是希冀,他盼望着用自己的余热燎起一片新生的草原,燃起漫天信仰之火。
“我这一生都是党的人,没给党和国家掉过链子”
自1969年应征入伍以来,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工作换了又换,但跟随着党前进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国家建设初期,你可以在青藏铁路线上见到一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文革结束,你可以看到一位学子义无反到了师专求学,而后投身于祖国的中学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初期,你可以看到一名普通公务员与扶贫对象彻夜长谈,甚至自掏腰包为其买种买粮;市场经济开始,你能看到一位略显沧桑的乡镇党委书记彻夜难眠,为乡镇建设殚精竭虑;如今,你亦能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把自己的剩余时光倾注在新四军军史的字里行间,在笔墨流转中赓续铁军精神。而这些,都是陈志宏过往几十年的缩影。
陈志宏自言:“我这一生都是党的人,没给党和国家掉过链子。”这位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老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是满足的笑。
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这是新四军精神中的第一条,亦是陈志宏一生坚守的理念。
“我要走过新四军脚下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所以坚守。漫长的岁月洗涤,早已让陈志宏从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变成了鬓丝禅榻的老年人。但这位和蔼的老人,却有着一股子不服老的倔性,退休后毅然担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担子,这一干就是十多年。20多年的潜心研究,岁月换来的,是掩藏在平静外表下的一颗炽热的心。
在云烟缭绕的皖南山水间,你总能看到一位老人背着单肩包,揣着笔记本,穿山越水,笔耕不辍,这就是陈志宏。新四军留下的故事掩藏在密密麻麻的羊肠小路尽头,流传于山村老人的口口相传中,陈志宏要走过新四军走过的山河,去完善新四军的历史。有时候,多挖掘出一个故事,就能让这位老人兴奋许久。
“我现在身体还硬朗,多找到一则史料,就能让后人对铁军精神多一些理解。”陈志宏笑着说。研究新四军史是他的热爱,而让年轻一代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继承发扬,已成了他的夙愿。
陈志宏在研究党史资料 张子昂 摄
老骥伏枥,退而不休。陈志宏用他的岁月燃起一把党史信仰的火炬。如今,他还是要用自己的余温将这团火传递给下一代人,火炬不熄,精神永存。(张子昂)
乡镇融编辑:张波 许梦源 实习编辑 刘静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信息
2022-05-06
2013-02-26
2012-11-13
2012-11-07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