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
伟人情怀永铭记 ——1953年毛泽东安徽之行

最新信息

资讯分类

伟人情怀永铭记 ——1953年毛泽东安徽之行

【概要描述】安徽 ,人杰地灵 ,历史悠久。安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无疑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时刻关注,并寄于厚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六次亲临安徽视察

伟人情怀永铭记 ——1953年毛泽东安徽之行

详情

        安徽 ,人杰地灵 ,历史悠久。安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无疑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时刻关注,并寄于厚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六次亲临安徽视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指导工作,为安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江淮大地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
        1953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巡视安徽,夜宿安庆港,途经芜湖,考察长江防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问题,了解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1958年8月,毛泽东在视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农村后,于15日停车陇海铁路砀山火车站,同中共安徽省砀山县委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并盛赞砀山酥梨好,今后要大发展。
        同年9月,毛泽东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北戴河会议)后,邀请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前来安徽视察工作。随同前来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震林、中共中央委员罗瑞卿、张云逸等。毛泽东在安徽进行了为期5天的视察,他到学校,下工厂,去农村,进城镇,访兵营……每到一处,都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繁忙身影。
        1959 年 10 月,毛泽东再次来安徽视察,先后走访了省委机 关 钢 铁 厂(现 合 肥 钢 铁 公司)、合肥市郊区蜀山人民公社(现蜀山镇)、含山县长岗公社(现长岗乡)、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单位,深入群众中间,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并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
        1961年7月,毛泽东到南方视察,途经安徽蚌埠,宴请了工作人员后,听取安徽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汇报。当时毛泽东对安徽试行责任田办法很感兴趣,答复说:“你们试验嘛,搞坏检讨就是了,能增产 10 亿斤粮食,那就是一件大事。”于是,责任田在安徽很快试行起来。
        1965年,毛泽东又一次停车蚌埠车站,专门听取安徽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他对安徽的矿产资源十分关心,详细了解了安徽煤炭的储量,他还详细了解了安徽小三线及有关国防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津浦沿线驻军等情况。
        安徽有幸,得毛泽东常临。元代诗人杨维祯诗云:“二月春光如酒浓。”毛泽东的每一次谆谆教导,犹如催红呼绿的春风,使江淮大地春光灿烂,使安徽人民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终于走上了健康、蓬勃发展的轨道。他那亲切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安徽人民的心中。他对安徽人民的殷切期望永远指引和激励全省人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追记 1953 年毛泽东安徽之行。
夜宿“长江”旗舰
        新中国之初,国民经济刚刚恢复,百业待举,毛泽东就考虑关系国计民生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江治水问题,为长江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规划,让长江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发挥潜力。
        早春2月,北国大地尚处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之中,座落在长江沿岸的安庆,虽然尚存几分寒意,但大龙山上的参天松柏,远处望去,似给人以群峰叠翠的感觉。高耸的振风塔,突兀地矗立在长江岸边,显得格外醒目,令人神往。
        1953年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副部长武警天等人的陪同下,从武汉乘“长江”舰顺水而下,开始了视察长江的水上历程。
        汽笛一声长鸣,“长江”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舰过九江,于当日晚9时到达安庆。出发前,毛泽东没有向沿途各省打招呼,也没有通知地方负责人迎送。这一天,舰停安庆码头,是因为了解长江的防洪和沿江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情况,才电话通知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市委书记赵瑾山到“长江”舰上谈话。
        夜幕下的安庆港,桔红色的灯光,错落有致地撒在长江岸边的山麓和峰峦,天空上布满了眨着晶莹闪光的星斗,灯光和星光在江面上交相辉映。此时,很难区分哪里是星光,哪里是灯光!
        舰到安庆港,毛泽东在“长江”舰上接见了傅大章和赵瑾山,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和家庭情况。送走了客人,毛泽东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俯看着长江流域的地图,手指不时地在地图上移动,并用红蓝铅笔标记着,或许他正在考虑着浩浩大江的未来,哪里有被利用的可能,哪儿该架设桥梁,哪儿可以截流,实现南水北调。
        不知不觉已到深夜,毛泽东卧舱里的灯光仍然亮着,他没有一点睡意,正沉浸在对长江能源、水源、水上交通的设想和规划之中……
        长江的激流冲击着“长江”舰头,“长江”舰像只巨大的摇篮,在江风的轻轻吹拂下,把人们送入梦乡。这一夜,毛泽东一行在安庆住宿于“长江”舰上。
同海军官兵合影
        21日,红日东升,霞光万道,雪后的安庆显得分外妖娆。时近 9 时,值班卫士请示毛泽东说:“是不是今天就在这里照相?”
        毛泽东高兴地说 :“可以嘛。”原来,“长江”舰和执行护航任务的“洛阳”舰上的海军官兵们,从登舰的那一刻起,为纪念这次难忘的航行,纷纷提出要求,希望能同毛泽东合影留念。舰党支部为此还作了专门讨论,以全体官兵的名义,起草了一份请求毛泽东和他们合影的报告。报告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很快就同意了。舰到安庆,雪后转晴,所以值班卫士作此安排。当官兵们听说毛泽东马上要同他们照相的喜讯时,全舰一片欢腾。大家顿时忙开了,刮胡子的,擦皮鞋的,整理服装的,人人兴高采烈,激动不已。一切安排就绪。毛泽东从“长江”舰来到“洛阳”舰,同官兵们合了影。
        在“洛阳”舰上合影后,毛泽东又回到“长江”舰上。当毛泽东刚跨上前甲板,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舰上的官兵们激动地流出了幸福的热泪。
        轮机班队站好了,其他班的同志就争先恐后地向驾驶台上跑,驾驶台上站满了,就往指挥台和瞭望台上爬,整个高层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毛泽东左右环视了一下轮机班的队形,解下围巾递送给工作人员,随后向前移动了几步,转过身来站在官兵们中间。他先是整整身上的大衣,后又挥手示意身边的同志靠他近一点。“上面的同志都能照上吗?”毛泽东侧过身用手指了指驾驶台上的同志问。
        “都能照上。”摄影记者一面回答,一面继续调试着镜头。
        “两边都能照得清楚吗?”毛泽东又指了指队伍问摄影记者。
        “能照得清楚。”摄影记者
        “咔嚓”一声,一张毛泽东同海军官兵合影的照片诞生了。
        轮机班照完了,枪炮班开始整队,毛泽东走到摄影记者跟前,特地嘱咐道:“每人给一张。”“每人都有,每人都有。”摄影记者点头回答。
        “他要是不给 ,你们来找我。”毛泽东转过身面对官兵们风趣地说。
        海军官兵从心底里发出喜悦的笑声。
        “一定给,一定给。”摄影记者再三表示。
        毛泽东神采奕奕,兴致很高:“我们来的同志和舰部的同志再照一张。”于是,他又同舰部的官兵合了影。
        每照一次相,官兵们都热烈鼓掌,毛泽东也同他们一起鼓掌。
        照完相,毛泽东回到“长江”舰他的卧室兼办公室里,为“长江”和“洛阳”两舰题词,这两幅题词的内容相同:“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要像治理黄河一样,设法把长江控制住”
        中午时分,红日当空,江风习习。毛泽东在傅大章、赵瑾山的陪同下,上岸察看江堤。他顺着水利专家林一山手指的方向望着安庆段江面,那滔滔的江水奔流直下,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历史上此段长江最大洪峰的流量是多少?”毛泽东问林一山。林一山准确地说出每秒钟的流量,毛泽东赞许地点点头。
        “长江在安庆上下400多公里的一段,由于国民党不顾人民死活,长期不作治理,造成江岸崩塌严重,甚至有的区段快要与后面湖泊相通了。”站在一旁的傅大章汇报道。
        毛泽东当即指示说:“你们要像治理黄河一样,设法把长江控制住。”
        午后,“长江”舰启程向芜湖进发,傅大章、赵瑾山随同前往。
        毛泽东漫步在舰甲板上。他炯炯的目光,看着波涛翻滚的长江,对林一山说:“要驯服这条长江,一定要认真研究啊!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掌握得怎么样?”林一山笑着回答:“我们已经组织了一支力量整理长江的历年水文资料。”
        “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是什么?主要有哪些暴雨区?”
        毛泽东听后又进一步问道。
        “长江流域有两个主要暴雨区,一个是南岭暴雨区,在湘赣南部;一个是在四川盆地周围。
        在正常情况下,南岭暴雨区先降雨,在3月到6月间,赣江水系和湘江水系开始涨水,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继续向大陆腹地西移,7月到9月份,四川开始降暴雨,两个洪峰正好错开。如果气象反常,南水后移,川水早到,两峰相遇,往往会造成洪水灾害。”林一山详细地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马上又问:“长江流域暴雨成灾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根据记载,1935 年 3 月 1日,暴雨中心在湖北五峰,7天就下了1000多毫米,而‘四川天漏’地区,年降雨量曾经达到2000多毫米。”
        “那真了不起啊?”毛泽东深有感叹地说。
        回到卧舱,毛泽东站在地图面前,仔细地审视着长江流域的山山水水,突然问:“你们对长江的防洪有什么设想?”
        林一山展开一幅《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汇报说,长江防洪的指导思想,是在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兴修一批梯级水库,拦蓄洪水。
        毛泽东凝视着万里长江图,从世界屋脊的源头,直到烟波浩渺的海口,纵横万里。只见他左手插在腰间,举起握着铅笔的右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大圆圈,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样,两岸人民群众就可以少受水害威胁了。”顿了一下,他又问:“修这许多水库,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一个三峡水库呢?”
        林一山非常钦佩毛泽东思路的活跃,他笑着摇了摇头,说:“抵不上。”
        毛泽东又指着图上的三峡出口处问:“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呢?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毛泽东的大胆设想,在水利工作者的面前展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林一山一下子便兴奋了起来:“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这样想。”毛泽东笑了。接着,他又详细地询问了有关三峡大坝的情况。对各种设想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和蔼地笑着说:“好,我这算了解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问题和知识了,谢谢你。”
言毕,毛泽东又拿起了手中的铅笔,一面将笔尖在地图上移动,一面问傅大章:“淮河的水位比长江的水位高多少?”
        傅大章把淮河与长江的水位进行比较汇报后,毛泽东指示说:“最好把合肥附近的将军岭切开,在洪水季节把淮河的水调一部分到长江来,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
        毛泽东对治理长江、淮河考虑得如此细致,使在场的同志无不钦佩。
故人之情
        “长江”舰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傅大章、赵瑾山摊开了上舰时带来的汇报材料,准备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望着他们说:“今天不要你们汇报,你们想想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随便谈谈。”“土地改革后搞合作化缺乏经验,希望中央能组织人到苏联参观一下。”傅大章启开了话匣。
        毛泽东说:“各有各的情况,自己要在实践中创造经验,到苏联参观的太多,人家也不方便。”傅大章汇报道:“农民分到土地后,发了地契,感到很高兴。但是政府要收地契费,农民感到有困难,要求到秋收后补交。”
        毛泽东指示说:“农民有困难,可以推迟到秋收后补交。”“土改后农民生活还有哪些困难?”毛泽东历来十分关心农民的生活。
        傅大章答道:“农民手中无钱,迄今还是以物易物作交易。”毛泽东点点头,拿起铅笔记下了傅大章提出的问题。“高敬亭长期在岳西一带坚持斗争,至今上了年纪的群众还很怀念他,他有错误可以整整风,是不是应该杀?”傅大章大胆地向毛泽东说起一桩发生在肥东县青龙厂的奇案。
        高敬亭系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中共中央鄂豫皖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兼光山县委书记、中共豫东南道委书记、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等职。1934 年 11月,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是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杰出组织者和卓越领导人。岂料,1939 年 6 月,新四军个别领导不经党中央同意,却请示蒋介石以“反党反中央……对中央武汉的领袖轻蔑不尊重已极……”等罪名被错杀。
        毛泽东“霍”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紧锁着眉头,欲言又止,好像有件沉重的心事,压在他的心头。他移动着魁伟的身躯,两手插在腰间,缓缓地在舰舱里渡着步子。
毛泽东踱到舰窗前,停住了脚步,极目凝视着窗外滚滚东流的江水,很久很久没有吭声。
        这个时候,舰舱里虽然坐着十几人,却寂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大家的目光一起投向站在窗前的伟人。许久,毛泽东终于转过身来,以沉重而又惋惜的声音说道:“高敬亭不应该杀,中央发电叫不杀,但晚了……”听了毛泽东的话,大家感到一阵戚戚。
        蓦然,毛泽东话题一转,问傅大章:“陈独秀家在什么地方?”
        “在怀宁独秀山脚下。”“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山而得名?”“原来就有独秀山,陈独秀是因山而起的名。”毛泽东又关切地问:“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傅大章汇报说:“据说还有一个老母亲。陈独秀后来同一个姓潘的女工结了婚,那个女工现在不知下落。陈独秀还有个儿子叫陈松年,现在安庆市窑厂工作,当技师。因生活有困难,把北京的一所房子卖了。”毛泽东插话问道:“这所房子,是不是当年陈独秀在北京的旧居,还是《新青年》的编辑部?”“正是。”
        听到这里,毛泽东关切地说:“何必卖房子呢?生活有困难可以照顾嘛。陈独秀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还是党的早期革命家和活动家,在狱中斗争英勇顽强,被蒋介石杀害,是革命的烈士。对于陈独秀这个家庭,还是要以革命烈士家庭对待嘛!”故人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地吸了一口,接着说道:“陈独秀早期对传播马列主义是有积极贡献的,后期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中央派人做他的工作,争取他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希望他发表个声明承认错误,但陈独秀拒绝了……”
        毛泽东和陈独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个不同时代的伟人,他们从相识、相知、共事到决裂,共有10多年的交往。两人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友情,又因革命发展道路的争执而发生分歧,最后分道扬镳。纵使陈独秀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毛泽东依然认为他是自己政治生涯的启蒙老师,是党的开拓者和中国革命的先驱,对其评价褒贬得当,功过分明。
        “抓住一个中心,带动一般”晚上7时,“长江”舰驶到芜湖港口。芜湖地委书记张世荣、市委书记姚克应约顺着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指引,登上了“长江”舰。毛泽东见到他们两人后,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站起来同他们亲切握手。
        待张、姚两人落坐后,毛泽东问:“芜湖离南京有多远,情况如何?”
        张世荣答道:“芜湖离南京很近,不到100公里。芜湖已经成立了中共地委、市委,政治、社会情况良好。”
        听罢,毛泽东侧过脸去,对坐在他身边的罗瑞卿说:“你说芜湖离南京太近,原是国民党控制区,情况很复杂,不能住。据老张讲的情况看,事实不是这样。解放已经几年了,经过镇压反革命,政治、社会情况很好嘛!”
        原来,毛泽东准备在芜湖住下,看一看这座古城,了解一下民情。由于保卫人员出于对主席安全的考虑,不让他在芜湖多作停留。
        为了节省时间,便于了解情况,毛泽东便让芜湖市委书记姚克同他一道前往南京。在途中,姚克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一边看着桌上放的地图,一边听汇报,有时也用红铅笔在一张纸上记着什么。但仍然目不转睛地盯在地图上。当姚克汇报到芜湖市的一些工农业生产数字时,毛泽东插话,他如数家珍似地说出全国每年生产多少粮食,生产多少布匹,每人每年有多少粮多少布。听完汇报后,毛泽东问姚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姚克说:“请主席作指示,我们怎样才能当好市委书记?”姚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刚解放没几年,自己对城市工作没经验,千头万绪,总感到工作不知从何抓起。他的这个问题,也是许多刚从战争环境结束走向和平建设的领导干部所必须面对的。但话一说出,姚克又觉得问题问得太抽象,感到忐忑不安。
        毛泽东似乎看出了姚克的心情,和蔼地说:“现在城市工作事情很多,你这个党委书记就得把工作排排队,除了党委的组织、宣传、统战工作外,全市还有工业、农业、交通、财贸、文教、卫生、公安、民政等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每年先抓什么,后抓什么。每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中心,带动一般,工作就可以忙而不乱,稳步前进。”毛泽东的一席话,使姚克茅塞顿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联系信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微信公众号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意见建议

描述: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