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人物
习近平主席为他授勋的人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
- 分类:新四军人物
- 发布时间:2023-11-23
【概要描述】2021 年 6 月 29 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孙
习近平主席为他授勋的人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
- 分类:新四军人物
- 发布时间:2023-11-23 14:09
2021 年 6 月 29 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孙,原安徽省委书记李葆华之子,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安徽省民政厅原厅长李宏塔健步走上领奖台,接受习近平主席亲自为他颁发的“七一勋章”。
他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是引人向前、催人奋斗的灯塔,他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他于 2022 年 1 月 12 日,入选 2021 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又于2022年1月21日,被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评为“心动安徽·最美人物”。他的事迹在安徽人民中广为传颂。
视百姓为父母
李宏塔是一位既干实事,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他是1998年走上安徽省民政厅“一把手”岗位的。那时民政部提出开展制定救灾预案工作。李宏塔针对安徽历年来水灾频发的状况,在沿江地市率先推行救灾预案。他一个县一个市地跑,狠抓落实,要求把救灾预案写进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预案刚刚做完,就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大水灾。安徽因为有备而战,灾民都安置得很好,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评价。
2003 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发生水灾,李宏塔厅长连续20多天不顾疲劳,起早摸黑地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渴了喝几口矿泉水,饿了啃几口冷馒头。在那段时间里,他整个人憔悴了许多。嗓子说话沙哑了,身体累瘦了,皮肤晒黑了,胳膊由红变黑,由黑变“花”,褪了好几层皮。一位老干部看到李厅长如此舍命奔波,深情地说:“我们从宏塔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家风,看到了革命后代的精神风貌。”
李宏塔有着强烈的平民意识。安徽省民政部门的同志都知道他有三句名言:“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民政对象为亲人,视孤残儿童为子女。”
一年中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基层度过的。他秉承父亲李葆华的工作作风,下乡都是轻车简从,他说:“必须离开公路,直接去问老百姓。沿着公路、隔着玻璃看,不如自己的脚步踏实”。他从基层调研回来,常常穿着军绿色的球鞋、卷着裤脚,鞋上满是泥土,到了办公室,立即叫相关处室同志就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协商解决办法。担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后,李宏塔分管机关扶贫工作,他带队的调研,是公认的行程满、节奏快,还喜欢四处“寻丑”、“揭短”。
他下去检查工作时从来不事先向有关市、县领导打招呼,经常让司机直接“把车子开到进不去的地方”,然后步行进村入户,检查救济粮的发放情况,并要出村民存折查看,核对优待抚恤金有没有发放到位。他说:“我们多一点辛苦,群众就少几分痛苦。”他从百姓家里出来后,再到乡镇了解情况,最后到县、市听取汇报。如此一来,很多同志都熟悉他的“反方向工作法”,在他面前汇报工作,丝毫不敢掺水分弄虚作假。
骑自行车的厅长
李宏塔在安徽省民政厅的领导岗位上干了18年之久。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安徽是出了名的,大家都戏称他为自行车厅长。按照常规,厅级干部上下班是有专车接送的,可他笑着说:“我还是骑自行车方便,习惯了。”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都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人曾提醒他说:“你不坐车,别的副厅长咋办?”李宏塔说:“咱这是锻炼身体,并不影响别人坐车,干嘛非要步调一致呢?”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我行我素”。平时,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私人的家事而动用过单位的公车。
有一天,厅里有一位同志看到李宏塔步行上班,感到很奇怪,便问他说:“李厅长,你怎么不骑自行车呀?”他说:“我的自行车放在楼下被人偷走了。乘公共汽车人又太多,等的时间太长了,还是走路舒服。”当记者采访他问及此事时,他笑着说:“骑车上下班这事太平常了,没什么好说的。当年我父亲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时,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的。”
久而久之,在李宏塔每天骑自行车必须经过的长江路、六安路上,沿途执勤的交警都认识他,知道这位身材魁梧、满头灰发的高个子是安徽省民政厅的厅长,敬意油然而生,见了面总要跟他打个招呼。李宏塔的爱人介绍说,他担任领导工作20多年了,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他把骑自行车当成了一种体察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最好方式,他要让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境界都不脱离人民群众,当一个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党员干部。随着年龄增大,他于2003年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自己还笑称是“与时俱进”。
有一位同志曾经向记者透露,给李宏塔送礼是件最难堪的事情。有一年春节,他和爱人从老家回来,给李宏塔送去几样家乡特产,李宏塔却回送了价值数倍的物品让他带回家,弄得他再也不好意思给李宏塔“送礼”了。身居领导岗位的李宏塔,廉洁自律,数次拒绝基层和一些单位的礼品、礼金,在实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他才上交组织处理。
李宏塔是那种把理想、精神、信念看得很高,而把物质享受看得很低的人。他说:“先辈教育我,要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始终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追求‘车子、房子和位子?’很多人对你的言行举止有争议,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啊?”李宏塔诚恳地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很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变了,其实我做的只是为官的本分,公务员就应该这样做。”
这么多年来,李宏塔的平民意识一直没有改变,这与他的家风熏陶是分不开的。有一次,李宏塔与省社科院的一位同志一起去北京开会。他们下了火车,便拎着资料袋去挤公共汽车。社科院的同志调侃说:“我以为跟着领导一起能蹭着车呢,敢情还不如我自己到北京,能找个单位要辆车子。”李宏塔笑笑没答话。社科院的同志又问道:“我们开完会回去的时候你爸该用车子送我们了吧?”李宏塔说:“趁早别想,他老人家的车子我们可不敢‘妄想’。”
固守清贫的领导
前几年夏日的一天晚上,有位记者敲开了李厅长的家门。一个只有8平方米的小客厅出现在他的眼前,一张长方形的餐桌占去了客厅的三分之一,破旧的餐桌用手一撑还有些摇晃,一台老式吊扇在头上慢条斯理地转着。走进卧室发现,床和衣柜子都已经脱漆开裂了。李宏塔说:“床和柜子都是20多年前结婚的时候买的,都是正经的木板做的,用习惯了,丢弃了怪可惜的。”在另一间屋子里,记者看到了一组用刨花木板做成的书柜,一组三人沙发因地方太小被分开放置,还有一张写字桌子和一台 20 吋的电视机,把小房间挤得满满当当的。李宏塔幽默地解释说:“我就喜欢小电视,清晰度好。沙发分开放,面对面的谈话方便。”
安徽省政府1982年对干部的住房标准有过这样规定:“地、市和省直厅、局级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每户建筑面积70至95平方米。”可是,1981年就已经是副厅级的李宏塔,1984 年才搬进只有55平方米的两居室,而且是位于楼房的最西边,冬冷夏热。他们一家三口在这套房子里一住就是16年。这期间,他在安徽省民政厅先后4次主持厅里的建房和分房工作,经手分出去的房子近200套,却从来没有给自己留过一套。厅里的许多同志都说:“不管哪一次,李厅长要一套新房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但是他没有要。每到分房时,他看到房少人多,就按照老规矩,先群众、后干部。“后”到每一次他都没有住上新房。1998 年,是国家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他有过思想斗争,可是到分房时,他看到许多年轻同志住房较差,便狠心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2000 年,省直机关有许多同志为李宏塔鸣不平,有关部门才给他找补了一个小套。那是临街的楼房,人来车往,噪音特别大。李宏塔让儿子去住,他们老两口子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作为一厅之长的李宏塔,只要他稍微暗示一下,或者用手中的权力稍稍为自己安排一下,哪怕按照他的级别获取应该得到的,他一家人的生活条件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是他却固守清贫,而且是心甘情愿的,没有丝毫其他想法。不畏艰苦的锤炼
1966 年,16 岁的李宏塔中学毕业后报名参了军。临别的时候,李葆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准备吃大苦。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到了部队之后,李宏塔被分配到江苏河口农场,当了一名农垦兵。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不怕苦不嫌累,逐步学会了犁田、播种、插秧、除草、沤田。那时的李宏塔身高体瘦,战友们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大虾”。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大虾”,在艰苦的劳动中身体变得健壮结实了,可以挑起100公斤重的担子。在部队的三年里,他先后被评为劳动能手、万米游泳能手、神枪手。
1969年4月,李宏塔退伍了,被分配到合肥化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当时的化工厂技术条件比较落后,有害气体腐蚀性很强,上岗要带上防毒面具。第一天晚上,班长老包带领青工小费上班,让李宏塔跟班学习。到了深夜,小费睡着了,班长忙不过来,李宏塔就当上了老包的助手,积极参加操作。班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非常高兴。便鼓励他说:“你第一天就动手操作,真不错!”由于李宏塔积极肯干,很快就成了厂里的生产骨干。班长老包成了他的老师和好友,并且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3 年 10 月,厂里推荐李宏塔上大学。三年很快就过去,李宏塔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仍然回到了合肥化工厂,当了一名技术员。李宏塔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实干精神,被推荐为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8 年 9月,李宏塔被任命为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1980 年 5 月,任共青团合肥市委书记、中共合肥市委常委。1983 年 10 月,调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李宏塔依靠自己的勤奋苦干和聪明才智,从基层普通职工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在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
革命家风的熏陶
李宏塔出生于1949年5月。当时,他的父亲李葆华任北平市第二副书记,正在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奔忙;母亲田映萱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党委工作,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天。李宏塔出生才19天,就被送进了一家市民托儿所,直到 6 岁时才被接回家。李宏塔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弟弟。平时,父母亲对他们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给过一点特殊照顾,使李宏塔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平民意识。
60年代初,李葆华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宏塔跟随父亲到安徽读书。李葆华一反当时的政治风气,坚持对事不对人,使许多问题在宽松的环境中得以改正。他为4000多名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平反,这在全国都是敢为人先的举动。他还在安徽放开农贸市场,允许农民在完成征购任务后将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卖。李葆华的生活也十分简朴,平常上下班,都穿着普通服装。因为他经常下乡、下厂调研,有人便说他是微服私访,因此得了个“李青天”的绰号。
父亲那轻车简从、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青少年时期的李宏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宏塔至今还记得,一天,有人给他家送去几袋新疆葡萄干,正值少年的李宏塔拆开一包就吃。李葆华下班回到家中发现后,立即对他进行教育:“要记住,我们只有一个权利,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这不是共产党人干的事。”随后,他让家人把葡萄干退了回去,李宏塔吃掉的那一包,也折价一同退款。
三年困难时期,李葆华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苦,饭桌上根本看不到荤菜。李葆华常对家人说:“当人民群众温饱难济之时,干部的生活也必须艰苦,不允许搞特殊化。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在变化,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能变,那就是共产党的宗旨。这一点如果改变了,那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李葆华是2005年2月在北京去世的,家中的简朴让人难以置信。房子是70年代的建筑,老旧的三合板家具、人造革蒙皮的椅子,沙发一坐下去就是一个坑。2000 年中央有关部门要为他调房,他说:“我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用调了。”而且多次谢绝装修。
此情此景使人想起了李宏塔的祖父李大钊,他为了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从自己 120 元的薪水中拿出80元作为活动经费,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儿女上学交不起学费,冬天因家中买不起煤球取暖,而冷如冰窖。李大钊本人也衣食节俭,经常是一块大饼、一根大葱地对付一顿,衣服也近乎寒酸。
革命前辈的这些生活点滴琐事,潜移默化,注入到了李宏塔的灵魂深处。他就是在这样温暖的革命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令人敬重的家风,使李宏塔的清贫变得自然而真实,毫无“作秀”之嫌。
“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这是李宏塔自撰的一副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2021年7月14日下午,他回到故乡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亲手将象征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捐赠给李大钊纪念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信息
2022-05-06
2013-02-26
2012-11-13
2012-11-07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