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纪念林与弘扬抗战精神
- 分类:最新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8-06
新四军纪念林与弘扬抗战精神
- 分类:最新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8-06
如今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纪念林已经覆盖了整个上窑山南麓,成为一处名闻遐迩的红色文化景区。景区内先后建成了纪念林及新四军事迹陈列馆,烈士陵园和淮南烈士事迹陈列馆,铁军阁建筑群,思源书院,思源新村,魏山生态景区等多处景观。举目远望,群山苍翠之中,松竹成海,道路蜿蜒,亭廊错落,丰碑如炬,这些亭阁场馆依山就势,与青山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教育、文化、旅游、生态、廉政等多重功能。它既是江淮大地上秀美的生态画卷,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高地。这所别具创意的纪念林景区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成为淮南市一张鲜艳的红色名片。
银发丹心的时代楷模
20 多年纪念林的建设过程,就是一部抗战精神的传承过程。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是新四军纪念林的发起者,20多年来,这支平均年龄超过 70岁的党员队伍,率先垂范,坚持不懈在荒山上披荆斩棘,以实际行动弘扬了抗战精神。
老市长宋长汉把建设新四军
纪念林看作是晚年最重要的事业。建林之初,妻子患重病,他白天奔波在上窑山上,晚上到医院陪 护 ,硬 是 整 整 坚 持 了 两 年 。2011年下半年,老市长病倒了,三次住院、两次手术,刚刚大病初愈,他的身影又出现在纪念林的山岗之上;第二任会长单星同志,14 岁参加新四军,对新四军怀有深厚的感情。身患癌症,去上海治疗之际,还对纪念林念念不忘。从上海回来第二天,就立即归队回到林场;柴慎显同志一行4人去山东购买 30万元的树苗,为了节约资金,住小旅馆、吃路边摊,来回 2 天只花费 76 元;研究会理事丁朝群,将近 20万字的各种文稿是他用颤抖的手书写而成的,为了建纪念林,一直冲刺到生命最后一刻!
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
“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的崇高荣誉。
精神传承的社会实践
纪念林建设不仅是抗战精神的传承过程,更是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在纪念林建设推进过程中,面对纪念林所在地林场职工遇到的生产生活困境,新四军研究会积极帮助林场实现生产转型,以建林为契机,让下岗职工从开山伐树看山护树,将毁林改护林,曾经毁坏的山林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对于职工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研究会积极向市里争取将其纳入棚户改造项目,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林场职工住上了小康楼,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让林场职工过上好日子,实现了林场职工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安居梦”。2009 年,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周克玉上将在考察上窑林场棚户区改造时说:“我们宣传新四军精神,弘扬新四军精神,就是要为现实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为群众谋福利。你们用新四军精神发展生产,改善家园,做得好!”
薪火相传的使命担当
如今,新四军纪念林已经成为弘扬抗战精神的鲜活大课堂,革命英雄主义为这座山林注入自强不屈的民族精魂,红色理想信仰赋予它赓续火炬的使命担当。每年,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来此参观学习,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抗战精神在这里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
如今,新四军纪念林已然郁郁葱葱,苍松翠柏,正是抗战精神生生不息的象征。站在纪念林中,松涛如歌,我们仿佛听到历史的呼唤:继承先烈遗志,勇担时代使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相关信息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6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电话: 0551-62606853 邮编:230001
Copyright © 2021 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1980号-1